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正文

【当前热闻】比较基准、年化利率、历史收益率、净值波动……业绩展示五花八门 选理财产品还得看这些指标

2023-05-31 11:01:17 来源:《新快报》

4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大幅上行,不少投资者将存款“搬家”至银行理财。记者注意到,银行线上渠道理财产品的展示形式各不相同,有的显示业绩比较基准,有显示七天年化利率,而且产品的分类方面也各有不同。分析师表示,投资者可参考业绩比较基准、中短期的历史收益率及净值波动情况等综合考虑产品的收益情况。


(相关资料图)

产品业绩显示方式不一

今年4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出现大幅上涨,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银行理财总体存续规模为25.51万亿元,推算全市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7.37万亿元。

“今年发了年终奖,3月8日买了某银行的360天封闭理财产品,前几天一看,竟然已经有2600多元利息了,我才买了不到两个月。”广州白领小李告诉记者,“不过我在网上挑选理财产品时,感觉有点‘眼花缭乱’,不知道应该看哪个指标比较好”。

为吸引消费者,在理财产品的业绩展示方式方面,大多银行都采用了多种展示标准,如建设银行App中,有的理财产品展示的是近七日年化收益率,有的则是近一月的年化收益率,还有的展示业绩比较基准,不过大多数产品页面均重点显示了成立以来年化和单位净值、周期收益等。光大银行App中,部分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展示的是“成立以来”,部分则是“近一月”,同时产品页面也能看到其业绩比较基准。

银行理财在产品列表页面并未设定统一的业绩展示标准,这可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评估难度。

业绩展示应建立统一规范

“产品业绩如何展示,是吸引投资者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线上渠道在展示业绩时,容易出现报喜不报忧,挑选有利因素展示,或者展示不充分形成误导的情况。因为缺少相对统一的展示标准,各家银行的展示规则不同,理财产品类型、成立年限等又有很多差别,因此会让投资者觉得展示‘五花八门’。”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理财在净值化转型之后,产品差异性加大,因此其产品展示方式也随之变化。但银行净值化转型时间仍短,投资者对于产品的风险度认知还不足,比如有的产品展示“业绩比较基准”,但对风险提醒不够,有些投资者以为业绩比较基准就是业绩表现,从而在净值大幅波动后出现误解和纠纷。

投资者应该重点参考

银行理财产品的哪几项指标

“历史收益率不代表未来走势,如果时间跨度太长,借鉴意义不大。投资者可参考业绩比较基准、中短期的历史收益率及净值波动情况,综合考虑产品的收益情况。”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对记者表示。

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应尽快制定银行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的统一自律规范。记者获悉,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委会召集研讨会,探讨《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的研究制定。“在理财产品展示上应建立一定的自律规范,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和进行投资者教育,比如对不同类型,不同期限产品的展示基本原则,风险提示的原则,禁止事项等,同时又给予渠道展示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空间。”于百程认为。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