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正文

城市建设,如何“绘”出千般景?

2023-06-17 09:14:33 来源:海南日报

城市建筑设计应如何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如何做好建筑创新与历史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6月16日,海口高质量城市规划建设研讨会召开。9位国内建筑与规划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和境外知名设计机构代表围绕“自贸港背景下的海口城市发展与建设”主题,深入研讨高标准推进海口城市规划建设思路,助力海南国际设计岛及现代化国际化新海口建设。

突出绿色和谐


【资料图】

融入自然环境

在海口红树林公园的海湾之畔,今年5月建成的“月之塔”,是一座面海而立在林间的东寨港科研观测塔。6月16日,在活动现场,“月之塔”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解析了其设计思路。

“在设计时,我们考虑怎样让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之中。”何镜堂说,在设计“月之塔”时,白色的圆柱体顶端选取了圆月的元素,以下部分则参考了树影的斑斑点点,并且立面铝板幕墙采用低反射氟碳喷涂处理,减少其对栖息在红树林中鸟类活动的影响。

“在设计上,‘月之塔’力求融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友善处理与红树林、鸟类的关系,并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科研观测角度和丰富的观景体验。”在何镜堂看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和谐人居环境是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而要做到建筑设计和人居环境的“和谐共生”,则要注意理解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何镜堂解释,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时代则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

秉持跨界思维

产生复合功能

此次海口之行,AECOM中国区总体规划设计执行总监姜宇恒专门去打卡了海口湾海边驿站,并赞叹道,两个驿站的设计简洁典雅,造型充满想象力,“海口应该建更多类似的既好看又有趣的建筑。”

黄浦江公共空间贯通工程一直被海口视为学习标杆。作为上海杨浦滨江改造的总设计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教授章明用鲜活案例分享了上海打造高品质城市滨水空间的理念和经验。

“滨水空间的营造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释放空间的过程中,要秉持跨界、破界、融界的思维。”章明说。

在滨水公共空间提升的过程中,章明所在的团队还打造了多个网红驿站。“我们的思路是把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化、景观化、艺术化,通过美学再造,提升基础设施的建筑学价值,使其产生复合功能。”章明举例说,在苏州河沿岸,有一个70多年历史的加油站,通过空间重塑、景观提升、融入咖啡馆等业态,加油站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同时,成为城市一处高品质休憩公共空间,“站在加油站二楼的露台上,市民可以一边品尝咖啡一边欣赏河畔美景,如今这里已成为当地的一处‘网红’打卡点。”

彰显人文特色

延续历史文脉

研讨会中,多位专家提出,海口应当深入挖掘城市人文特色,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同时结合自然、地质情况,打造既具有内部文化认同感,也有外部可识别性的高品质城市。

看过海口骑楼老街的升级改造成果,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郑小明连连点赞:“建筑肌理和人文氛围都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老手艺、老字号、老街巷也不断融入现代生活,整条文化街区展现出勃勃生机。”

“城市的建造不是照片式叠加,而是底片叠加,要让城市越来越有时间的厚度。”在章明看来,城市公共空间的改造要寻脉潜行,“杨浦滨江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工业带。在改造过程中,我们把曾经输送水电的管道设计为路灯,形成独具特色的滨江水管灯;通过施工工艺让原有的混凝土地面最终得以保留,实现了老码头地面原有肌理的提升;保留改造了百姓熟悉的防汛墙、老工业厂房等,让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

当前,海口正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全力推进城市综合品质提升。“专家们的发言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创作实践,为海口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视角。”海口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将推动更多大师级、地标性建筑落地海口,以高水平城市规划设计推动城市发展提档升级,不断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和城市竞争力。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