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正文

人民日报丨江苏苏州集聚147家规上光伏企业:瞄准前沿技术 促进降本增效|环球快资讯

2023-06-28 09:31:08 来源:金台资讯

《人民日报》 2023年06月27日 第 10 版版面截图


【资料图】

原标题:

江苏苏州集聚147家规上光伏企业,一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205.2亿元

瞄准前沿技术 促进降本增效(经济聚焦)

核心阅读

从上游硅料技术研发、中游组件生产制造,到下游电站开发,江苏苏州集聚了一批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竞争力的光伏企业,今年以来生产情况稳中向好。随着研发投入不断加大、行业协同创新持续推进,当地光伏行业将进一步降本增效,提升集群发展水平。

混合、搅拌、研磨,在江苏苏州晶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袋袋银粉经由工人的细致操作,成为制备光伏电池片的关键材料之一——银浆;

十几公里外,晶银新材料的下游厂商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银浆运往各个生产基地,用于生产电池片、组成光伏组件;

组件要进一步为光伏电站服务,还需用到将可变直流电压转换为市电频率交流电的逆变器,而这正是苏州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

近年来,苏州已形成从上游硅料技术研发、中游组件生产制造,到下游电站开发的产业链,拥有一批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竞争力的光伏企业。苏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苏州共有规上光伏企业147家,一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205.2亿元,同比增长27.8%。

需求释放,生产经营活力足

来到固德威公司,只见车辆来来往往,各路工作人员正忙着迎接前来拜访洽谈的客户。走进大楼一层,电子屏上的“当日会议室预约使用情况”显示已约满。“今年以来,接待的供应商增多,出差也很密集,有很多线下展会、行业交流活动要参加,销售、市场等部门的同事都在积极走出去。”公司董事会秘书王银超介绍。

今年以来,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势迅猛。国内光伏企业的市场大多分布在全球各地,需要良好的产销互动。对于海外业务占比达七成的固德威来说,随着客户交流更便利、货物周转效率提高,今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超17亿元,同比增长164%。

走进苏州晟成光伏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正对着图纸耐心地组装设备。“这里的许多设备都是我们自主研发配备的。”公司总经理祖国良介绍,“我们不仅为客户提供光伏组件制造整线解决方案,也为光伏电池、硅片制造等领域提供相关智能装备、软件系统。”公司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季度产值达13.1亿元。

生产活力足,投资的底气也更足。由专营光伏转为探索光储一体化、发展储能系统集成,阿特斯建设的新能源光储全产业链项目一期已于3月启动建设,总投资超百亿元;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颗粒硅项目也在加紧建设中,其中,位于内蒙古包头的10万吨颗粒硅项目已投产3条生产线,达产6万吨,预计今年下半年,5条生产线将全部满产。

苏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受益于去年四季度装机需求释放和出口需求增长,今年一季度,苏州市光伏制造企业生产情况稳中向好。

创新求变,增强核心竞争力

作为清洁能源行业的代表,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程度高、竞争充分。对于苏州的光伏企业来说,只有创新求变,突破关键技术,才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从以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到用我们自己的技术生产颗粒硅,协鑫不断以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说。在集团的颗粒硅生产基地,记者看到了一桶样品:2毫米左右直径的铅灰色小球紧紧挨着,比起原来的块状硅,彼此之间的空隙小了很多。据介绍,在填装硅料时,颗粒硅可比块状硅多填装25%左右,球状的形态也能带来更高的熔化速率,有利于节约工时、提升单产。

推进技术迭代,还体现在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作为关键材料之一,银浆的好坏直接影响电池片的光电性能。为此,国内企业不断推进技术突破、实现国产替代。“光伏电池从多晶到单晶、P型到N型,行业发展很快,我们也得跟上。”晶银新材料副总经理周丽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了高温/低温银浆均稳定量产,并利用银包铜技术,将银浆中的含银量从超过90%下降到50%左右,积极推动行业降本增效。

技术的演进,也离不开生产装备的进步。上料机精准放置玻璃、EVA(光伏电池封装胶膜)裁切铺设机自动切割……在晟成光伏的组件车间,组装完成后的生产设备正在进行自动化生产测试。近年来,晟成光伏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引入人工智能视觉检测、机械手臂+视觉引导等智能装备,结合大数据分析提高产线的智能化水平。2022年,晟成光伏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17%以上,今年预计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0%。

谈到对光伏产业的展望,王银超兴致勃勃地介绍起固德威正在建设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从硬件到软件,我们致力于延长产业链条。”今年1月,固德威广德智慧能源示范园区入选工信部“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据介绍,园区内设计建设了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微网,将利用逆变器、储能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能源智能管控。

协同聚力,产学研融合发展

从只做硬件到构建软件,从光伏到光储一体,从晶硅到钙钛矿……随着光伏产业不断发展,链条持续延伸,更多新领域被不断开拓,随之而来的是扩大的人才需求缺口。“我们现在还是缺高端人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深耕和沉淀,没法一蹴而就。”周丽说。协鑫科技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刘涛则提出,目前公司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懂光伏技术,还要在推进企业体系数字化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等此前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从业人员白皮书(2021—2022年版)》指出,到2025年,我国光伏全行业人员需求总量预计达到334.2万—400.8万人,随着行业高速发展,在高端研发、工程技术、信息化和复合型人才方面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对此,苏州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长明认为,未来要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结合和人才培养力度,让高校真正参与研发,也让处于前沿的企业高端人才走进高校。目前,苏州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增设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点,并与包括固德威等在内的企业联合开展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聚焦光伏、氢能领域关键技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产学研融合,政府也大有可为。“过去我们也想寻找更成熟、长久的协作机制,但是单个企业间的协商成本较高,政府的牵线搭桥显得尤为重要。”阿特斯高级副总裁张光春说,“我们此前给相关部门提出建议,被采纳后推进得非常快。”去年,在苏州市政府的协调下,阿特斯牵头组建“苏州市先进光伏技术创新联合体”,联合本地9家企业和高校院所,针对重大需求开展协力攻关。据介绍,该创新联合体针对行业热点问题,开展对异质结、钙钛矿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化应用全链条”的一体化创新格局,有效提升了专业化协作水平和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水平。

“江苏是光伏制造大省,其中集聚了许多头部企业的苏州非常有代表性。”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认为,“未来,光伏行业要进一步发展,首先要降本增效,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迭代,在提升转换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其次是提高电网稳定性,例如通过与储能的结合,促进光伏应用;第三是拓展商业模式,通过探索光伏在虚拟电厂、储能等前沿领域的应用,积极创新收益方式。”

关键词:

推荐内容